直销没了,谁的损失最大?

晨讯策略研究中心 | 2019-06-12 15:11 | 阅读 : 2881

摘要:今日头条上,关于直销的问答题,最火的两条是“直销问题层出不穷,该不该被取缔?”“整顿直销市场后,你认为直销是浴火重生活得更好,还是会走向灭亡?”话题下面的回答说什么的都有,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中立的。 当一个局部的问题上升到了一个行业“该生还是该死”的那一步,而且是一个能容纳5000万就业人口的行业,无论答案是什么,都是扎心的! 如果直销没了,谁会为它送上挽联?

今日头条上,关于直销的问答题,最火的两条是“直销问题层出不穷,该不该被取缔?”“整顿直销市场后,你认为直销是浴火重生活得更好,还是会走向灭亡?”话题下面的回答说什么的都有,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中立的。


当一个局部的问题上升到了一个行业“该生还是该死”的那一步,而且是一个能容纳5000万就业人口的行业,无论答案是什么,都是扎心的!


如果直销没了,谁会为它送上挽联?


有人说,过去直销火,是因为流通不便,现在有马云,有淘宝,有拼多多,一个主播架起麦克风、打开手机就能直销卖货,消费者已经不需要直销了。


言下之意,直销没了,消费者损失不大。


谁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谁又是最大的受害者?



“投资不过山海关”


投资圈有一种说法,叫做“投资不过山海关”,据说这也是一个魔咒。其实直销圈也有一种说法,不管多大的直销公司,阴沟翻船的多半是在三四线的城市,特别是贫困县(县级市)。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做过多年的跟踪调查,中国直销的发达程度,是跟国家经济带高度一致的。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直销也越发达,直销的发展环境越好;越是大城市,越能容纳直销,直销公司的发展越好。


直销公司违规遭到巨额罚款的通常都不会发生在大城市,而是以三四线的城市、贫困县城居多。圈内甚至还圈出了某些偏爱给直销公司罚款的地区,如湖南某地、湖北某地、山东某县级市,这样的地方大概有20多个。


在广东省、浙江省等直销监管比较成熟的地方,对直销公司的规范管理和服务做得是比较到位的,例如规定对直销公司的查处必须由公司注册地省级以上工商部门执行,还有各种直销企业座谈会、联席会议。但是,一些贫困县,在财政收入不足的时候,就把政府增收的心思打到直销公司身上,一接到有投诉,不向企业核实,不管事实如何,一出事就罚款,以罚代管,这样的案例不少。



以粗暴曝光代替媒体监督精神的媒体


还有一些媒体,传统纸媒衰落后,跟不上碎片化时代的要求。在自媒体时代被抛在身后的一批媒体,报纸没人看,广告没人投,一盯着企业的一些失误就大做特做文章,看见裂缝就拼命“深扒”“起底”,恨不得把人家的衣服扒光。一些媒体,不经过严谨的新闻调查,靠网上看几个人吐槽的碎片化信息,再整理三五年前的旧闻,就能搞出一篇直销公司的负面报道,靠拼凑材料和不完整的调研采访就能整理出一家企业的负面,或者揪着企业的错误不放,看不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改错的一面。


例如某媒体,针对某直销公司的消费纠纷案件,一周就出了16篇专题报道。在权健事件后,二十几家媒体对直销做了个底朝天的大曝光,某媒体编辑给我们看报社已经拟定的曝光名单,上面赫然列着20多家待曝光的企业名单,有排上日程的,有待去调查的。直销公司在这种环境下就像待宰的羔羊、案板上的鱼肉。如此环境下,谁还能安心事生产?


一家直销公司多的有上百万经销商,少的也有上万名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中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不可能所有经销商都没有问题。一旦找到事业失败的人,从公司受挫的人,有消费纠纷的人,他们便成了媒体笔下的素材,被一层又一层地曝光。



监督企业是媒体的属性,我们鼓励的是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的媒体监督,但反对某些媒体以粗糙的、不经调查的新闻噱头来赚取眼球的行为。


其实,直销的本义是一种产品销售的方式,是产品不经中间环节,从厂家直接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在国外,不做广告是直销的优势,但到了今天,不做广告成为了直销公司的劣势。


为什么是劣势?


不做广告,意味着直销公司跟媒体不打交道。而一家不做广告,业绩又大的直销公司,难免会成为一些媒体的眼中钉、肉中刺。


为什么房地产被老百姓口诛笔伐,人人得而诛之,但在媒体上一贯都是蜻蜓点水?因为房地产公司舍得在广告费上下功夫。民以食为天,这些媒体自然不可能大肆批判自己的“衣食父母”。


“三无”传销公司却可以在“三停”环境下创造80亿元业绩


最近大火的婕斯就很能说明问题。婕斯没工厂、没直销牌照、没纳税,在直销被“三停”(停发牌、停会议、停报备)的情况下,“三无”的婕斯居然可以游走在边缘地带十多年,而且可以发展1.2万名高级经销商,还浩浩荡荡地在瑞士万人游,一年业绩做到80亿元。


对婕斯,媒体没办法。因为婕斯一贯涉传,“死猪不怕开水烫”。


对婕斯,贫困县的工商、公安也没办法。因为婕斯不是拿牌直销公司,游击队运作,不需要服务网点报备,想找负责人都不知道是谁。没工厂,产品都是从香港代购,想查处也只有一个空壳。


今天,对直销严管,除了给直销公司划红线,请不要忘了,也要给地方执法部门划好红线,给媒体监督划好红线,给非法传销划好红线。只有这样,才能让直销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中美贸易战,拉动内需更需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018年,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用通俗的话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经常听取民营企业反映和诉求,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然而今天我们看到,在权健事件后,有关的无关的企业都在“躺枪”,所以民营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下都极其渴望改善营商环境。


中美经贸摩擦要打持久战,出口受阻,我们面对的是拉动内需、加快内贸的历史任务,这对于打胜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需要为内需市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流通领域的活力,打造一流的流通环境。对于能够拉动内需的实体经济,多一些服务,少一些高压限制,更不能一棍子打死一个行业。让商品流通少一些不必要的隐性成本,让市场逼迫企业去创新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任由某些媒体滥用监督,让一些贫困县的工商、公安以罚代管,这只能引导企业不得不在广告费、公关费上花钱。


对于确实能够盘活资源,帮助传统企业去库存、卖产品的创新模式,例如一些优秀的微商和社交电商企业,营商环境特别重要。



阿里巴巴当初之所以在美国上市,就是因为美国接受了阿里巴巴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而香港因为固守自己“同股同权”的旧规则,痛失阿里巴巴这个独角兽,当然,今天香港已经“认错”了。


为什么在国内负面缠身的拼多多、云集等公司却可以在美国上市?这源于美国对待新生事物比较宽容的态度,才能孵化这么多创新型的公司。虽然今天中美正在打贸易战,但是对手好的一面我们要学,学习美国,然后超越美国。


微商和社交电商都是中国互联网孵化出来的一种新业态,国际上最发达的微商和社交电商就在中国,我们没有别的国家的过往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学习,所以对这些新的业态,需要更加宽容,才能让这些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直销到中国也在不断创新,对于我们中国市场创新出来的、直销的新东西,我们可否塑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它们发芽,让市场去淘汰不合理的,例如,用信用监管体系来约束呢?


6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终于提出要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希望这个条例出台后,能够真正的贯彻落实到许多远离“庙堂”的贫困县。而且不只是硬环境,还有软环境,例如媒体环境,对创新的业态除了穷追猛打,更多一些宽容。


阅读量:2881 收藏: 137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