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直销 | 今年关键词:“四个最严”、支持保健行业、信用监管

| 2019-06-17 15:15 | 阅读 : 2803

摘要:直销邦讯 目前,“两会”仍在进行中,今年,有哪些跟大健康产业相关的提案和声音,快来看看:

直销邦讯   目前,“两会仍在进行中,今年,有哪些跟大健康产业相关的提案和声音,快来看看: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再次明确明年的监管思路和工作重点:“依法严格监管、实行最严厉的惩罚”“加强企业自律和社会共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有关法律法规”。


张茅:今年将实行最严厉惩罚 使假冒伪劣制造者付出付不起的成本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部长通道”上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假冒伪劣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严重干扰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今年,市场监管总局要对假冒伪劣产品依法严格监管和实行最严厉的惩罚。


他透露,要在这方面“创新一些制度”,如巨额惩罚制度、内部举报人制度等,还要没收和全部销毁发现的假冒伪劣产品,使假冒伪劣制造者付出付不起的成本。


张茅表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要抓住重点领域,特别是食品、药品、儿童、老年人用品等领域。今年还将加强企业的自律和社会共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有关法律法规。


他坦言,假冒伪劣产品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要经过不懈努力、打持久战,逐步减少假冒伪劣,做到“天下少假”,让消费者少一分担心,多一分放心。


另外,据2月28日南方周末发布的专访《2019全国两会 | 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临危受命,大考不断》中,张茅坦承,目前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不少问题。新组建不到一年的市场监管总局,将把食品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做到“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


权健事件给保健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有代表就表示不能因为一家企业违法而影响整个保健产业的发展,应加大保健品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保健品新品种的审评审批。

卢庆国:应加大保健品行业政策支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卢庆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加强市场监管、清除害群之马的同时,还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使我国保健品行业健康发展。”


卢庆国认为,权健事件暴露当前保健品市场存在的一些乱象。保健品行业良莠不齐,一些企业为牟取暴利,把产品吹得神乎其神,甚至打着直销旗号,干着传销勾当。结果是,正规的、质量过硬的产品没获百姓青睐,靠虚假广告、虚高价格、靠明星代言的产品却吸引了眼球。同时还提到,我们不能让”权健事件“影响了整个保健品产业的发展。


卢庆国说,相比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我国保健品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空间巨大。数据显示,美国和日本的保健品人均年消费金额分别是214美元和148美元,中国2017年仅为26美元;相比美国60%黏性用户和50%渗透率,中国仅有10%黏性用户和20%渗透率。虽然目前我国保健品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但对比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卢庆国建议,首先,加快保健品新品种的审评审批。近年来,保健品新批准文号审评审批工作进度缓慢,等待审批的保健食品积压严重。其次,《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已废止,整个行业从研发、生产到监管,没了评价依据,新品种研发被迫暂停,应尽快推出保健品新的评价体系。再次,加快推进保健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特别要推动保健食品原料提取物国家标准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保健食品原料(尤其是提取物)没有标准依据的现状。

 

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一直以来,直销企业和其他民营企业相比,有很多的“不公平”待遇,比如产品品类限制、区域限制等等。这次“两会”中,就有代表提到要努力营造民营企业平等竞争的环境,完善平等保护各种经济主体的法律法规。

 

李东生:要进一步完善平等保护各种经济主体的法律法规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东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保证民营经济更健康地发展,建议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各种经营主体平等竞争的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平等保护各种经济主体的法律法规,只要平等保护、公平竞争,就能够为民营企业发展增加信心。


李东生表示,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他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的民营企业只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才能成功,只有在中国成功才能走向世界。

 

3月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外资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我国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1350亿美元(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增长了3%。同时,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增长了将近70%,并表示,2019年中国将继续成为跨国投资的热土。

 

宁吉喆:今年将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2019年将为外资构建更好的营商环境,将实施负面清单加正面鼓励,准入前国民待遇加准入后国民待遇。


一是缩减负面清单。将在农业、采矿业、制造业、服务业领域推出更加开放的措施,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今年将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在自贸试验区进行扩大开放的先行先试。


二是扩大正面鼓励。今年将发布新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充分发挥外资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对于鼓励类项目将继续享受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工业用地优惠政策,西部地区鼓励类项目继续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是准入前后都实行国民待遇。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方,全面清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的对外资单独设置的准入限制,确保市场准入内外资标准一致,这就是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同时,推进在政府采购、标准制定、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资质许可、注册登记、上市融资等方面给予外资企业公平待遇,这就是对外资实行准入后的国民待遇。


四是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目前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简化备案等管理程序,开展重大外资项目服务和推进工作。主要在新能源、先进制造及石化、电子信息等领域,给予用地、用海、用能、规划等支持,加快环评审批进度,以此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各地优化服务,进一步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


五是要依法保护外资权益。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即将审议的《外商投资法》草案,确立了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制度,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转让技术,这必将为外商投资权益提供更全面、更有力的法治保障。立法通过后,我们将狠抓遵照执行。

 

当前,全社会对信用建设的关注程度、接受程度、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未来,我国也将加快形成“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

 

连维良:着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推动出台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专项规划和政策文件。下一步将突出“三个着力”:


一是着力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国家发改委将凝聚社会合力,及时对严重失信行为“亮剑”,加大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惩戒力度,使相关的市场主体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


二是着力拓展守信联合激励。在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的同时,今年将重点完善“让守信者处处受益”的体制机制,让守信有价、让守信有用、让守信有感。


三是要着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信用评价和社会监督。通过对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加大抽查比例和频次,真正做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


阅读量:2803 收藏: 136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文章排行

      二维码

      1. 微信订阅号

      2. 联系客服